名师资源库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2022年05月28日 19:04           打印   [字号: ]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让我知道了教学在教学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的重点在于了解学生

之前的备课过程中注意到的更多是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组织管理知识的准确性等,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更注重学生的生成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 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

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更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够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课堂应是学生积极表达的、思维碰撞的地方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课堂上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