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学习心得
1.“核心素养”正式走进课标、走进部编版教材:从2014年“核心素养”的提出,至今日,终于引进到了我们的“课标”中,指导教材编写、指导教师教学,这应是本次课改最明显的特点。温儒敏先生对语文课标中“核心素养”四大关键词的逻辑上的解读,让我从看到语文学科的独特功能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是基础,是前提;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也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弱点,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关注的。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部编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课本中的古诗从129首增加到160首,由此可见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与“核心素养”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的能力是相一致的,但与此同时,在国际化的环境下,还要引导学生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新课标中另一个新词汇一整本书阅读,这应该是当今学生在众多学习科目下,繁多的学习任务中,课外阅读的最便捷方式了,但温儒敏先生也强调了,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但无法实现学生“阅读量”的提高,尤其是对高中生而言。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就更应该抓住学生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4.“学习任务群”式的教学内容重组:这是课标中首次出现的概念,三大维度六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内容进行板块式的划分,在此基础上,紧随其后的是教学模式的更新,即更加重视学习情境的建立,因为情境是联系“语文”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桥梁,从而也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因而,在“学习任务群”的引导下,只靠刷题学语文的时代结束了,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改变教学模式,引进更多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最后,我想说“课标”只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教学的“方向标”,但在教材解读及教学中如何落实,就要靠我们慢慢摸索。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