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资源库

育人新理念 聚力再前行

     2022年05月28日 15:13           打印   [字号: ]    

育人新理念 聚力再前行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学习手记

一年级数学组 高云樵

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在学习《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后,使我对数学新课标理念有了更深地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夯实老内容,领会新导向

通过学习不仅夯实和重温了课程标准的老内容,更是解读了2022版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和导向。课程标准从2001年出版到2011年出版,再到今年的2022年出版,基本上每十年改一次。今年新出版的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结构特征,与2011年版的还是有不少的变化。在基本理念中体现了“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中,要通过学业质量的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主要依据。

二、成为终身学习者

我们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自身必须要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教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会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运用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这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四、共同探讨,提升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把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说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在多元化的评价中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励性评语。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这些评价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本次学习使我更能深刻的理解课标,让我去思考背后的教育价值和核心概念,促进我要能够质疑问难、反思自我、勇于探索、深入学习,从而掌握新课标核心思想的脉络,把握新时代教育思想的脉搏,凝心聚力再前行!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