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聚焦新课标,室内体育课堂四步走

     2022年05月27日 20:13           打印   [字号: ]    

聚焦新课标,室内体育课堂四步走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对于老师来说,现在的教学目标不是怎么教?而是学生怎么学。随着2022年《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师都在积极认真学习、研读探讨。新课标中指出: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室内体育课属“健康知识”教育部分,在新课标中占有足够的分量,健康知识是打基础,是形成健康行为不可或缺的知识理论,有了健康知识,从而形成健康行为,知行合一,才能更好地促进健康。

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过往的室内体育课教授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落实新课标实施方案,充分了解学生学情,转变课堂教授方式,是当下体育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的根本任务。室内体育课如果还是教师一味地“满堂灌”,下课后学生还是毫无所得今天我们就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一起来开创——室内体育课新型教学方式

一、“学”什么?

每个学段的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要基于本学科各年级应掌握的健康知识内容创新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学生本节课“学”什么,其实就是我们教师“教”什么。

首先,我们在选择课题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前时政、近期热点、季节时间等因素来确定课题,例如:疫情防控、夏季溺水、运动中的损伤等等;其次,是我们要在本节课中从综合育人、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高度来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学科融合与课程思政,促进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合理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最后,本节课当中,我们想让学生掌握什么?引导他们学会什么?“以教定学”观念转向“以学定教”,充分把握学情,注重个体差异,合理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的有效发挥,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的发展。

二、怎么“练”?

健康知识有进阶,活动方式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室内体育课不需要体育运动吗?不需要运动器材吗?不是的,在室内,我们依然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本节课的运动方式。

在室内狭小空间的影响下,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运动幅度,部分肢体的热身练习或是一个小小的游戏,是带动室内体育课堂的催化剂,是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兴趣的开门锁在练习中,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简单、常见的生活小用品来充当体育器材,例如:油桶、洗手液、小毛巾、纸杯、书包等等,这些常见生活小用品不仅方便可寻,还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比如我们在做核心练习的时候,可以将小毛巾上抛的同时做俄罗斯转体、或是在练习腿部力量的时候手提一些重物进行负重蹲起、还可以利用我们的小书包做一些跳跃练习等等,这些创新练习不仅可以达到锻炼效果,还可以提升练习兴趣;其次,是可以采用小组团结合作、相互探究模式,达到本节课相关技术等操作性知识,体育与健康知识需要学生理解、掌握、学懂、学会,“能力”更弱不得;最后是练习技能所占课堂的比例,这就需要根据每节课的不同选题和课型的时间来决定,“知识、能力、行为、健康”各自有着具体的指向性,但各要素之间密不可分,掌握健康的知识、形成运动的能力、养成健康的行为三者的结果共同指向健康,它们与健康既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也是呈现促进与提升的关系。


三、“赛”什么?

一节课中,既有小组合作探究、又有实施操作,那我们的结果就是以赛促练、以赛育人、以赛传德。通过比赛的形式更能使学生在课堂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有效达到育人目标。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场地因素,在室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比如健康知识的掌握问答,还有练习方式的学习掌握、还可以设置一些智力体育运动竞赛等等;其次是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制定前提下,确定比赛内容比如这节课学习目标侧重健康知识,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所学知识通过电脑小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孩子们可以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如果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侧重的是体育方法技能掌握,那么我们就可以赛一些创编的运动技能、运动方法和运动效果,以相互体验感受为主;最后就是比赛形式,可以全组共同展示、可以在探究时分工明确最后汇报员展示、也可以小组间相互合作展示。

四、怎么“评”?

有赛就有评,以往的评价都是教师给予学生的单方评价,在教室有限的空间内,学生间的距离更近了,这足以让学生间有一个近距离的相互观察与学习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评价的方式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我们本节课观察的重点是什么,本节课正确的评价是什么,比如本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是学会在室内环境下的锻炼方式,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对同伴锻炼的方式方法,或是练习手段给予一个正确的反馈,如果本节课侧重于健康知识的掌握,就要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才能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其次是评价呈现,我们可以结合体育元素,制作一些奖励贴或是积分卡,很直观的评比出优胜队伍,也可以设置榜样引领法,获胜的队伍可以设定为本周的体育标兵队;最后是评价延伸,我们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理解、技能掌握等方面,我们在学生整堂课的表现中要将思政、德育渗透进去,在课堂中有效的组织、积极的参与、遵守秩序这都是学生之间观察不到的,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可以补充延伸,让课堂提升高度,绽放精彩。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体育教师们再次激发了思维模式,开创了设计思路。在学校体育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之后,体育教师不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上课机器,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将新课标的意义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有效课堂、有效练习。“少年强则国强”,开展体育活动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在做好室外体育课的基础上,更要提升室内体育课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规划设计室内体育课堂新模式在孩子们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了解、懂得体育健康知识,成为知识与技能“双管齐下”的中国好少年。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