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课标,把握教育方向
新课改以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不断修订,终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在3月25日发布,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和理念、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接下来我就课标的内容学习,谈谈自己学到的重点。
1. 《新课标》将小学科学课程界定为“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尤其强调了什么是科学,指出“科学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系统,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系统的认识过程和在此过程中所利用的方法”,更加重视学生的科学认知过程和认知过程中的方法应用,也就是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和探究实践过程。
2.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不同学段的学生处于什么水平,再根据学生思维的进阶设计课程,完成学生素养的进阶。
3. 《新课标》将课程目标更新为“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四个方面。在目标里强调“素养导向”,提出“科学思维”,并在学段目标中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况,体现了学习进阶的理念。
4. 《新课标》课程内容取消了四个领域的维度界限,设置了4个跨学科概念: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设置了13个学科核心概念,通过对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解跨学科概念。4个跨学科概念都指向了思维发展,只有思维发展了,才能理解这些概念。
5.《新课标》中新增学业质量内容,描述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1-2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分为三段。第一段体现科学观念目标的实现,多用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观察描述、比较分类、描述现象、“知道……”等语句表现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解释及其应用。第二段体现科学思维,多用认识、提出观点的意识、表达想法、发现解决方案等语句表现对于科学思维的提升。第三段体现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课程目标,多用在好奇心驱使下的记录观察、质疑、尝试、倾听、分享、表达等语句。
3-4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分为五段。第一、二段体现科学观念目标,使用描述、设计、探究、解释、认识、说明、观察、比较、提出假设、制定计划、分析、讲述、反思等语句表现科学观念的获得。第三段体现科学思维目标,使用分析关系、找出特征、使用模型解释科学现象、利用知识分析结构、比较特征、区别事实与观点、提供证据、控制变量等方法构建科学思维。第四段体现探究实践目标,通过提出观点、构思、设计、实施、检验、发现问题并改进等方法达到学业质量标准。3-4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四方面课程目标之间有交叉和融合。
5-6年级学业质量描述分为五段。第一、二段体现科学观念目标,大量使用区别、说出、比较、总结、描述、分析、解释、说明、提出假设、制定计划、实地调查等词汇表现科学认知的过程与应用。第三段体现科学思维目标,通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展示对……的理解、形成……的愿景、抽象概括属性、建立联系、构建解释、分析变量等方面体现科学思维的发展。第四段体现探究实践目标,提出具体质量标准。第五段体现态度责任目标,通过兴趣、想法、质疑、沟通、尝试、交流、辩论、反思、调整、伦理道德等方面达成态度责任目标。
学业质量是评价标准的依据,课标能够明确提出学业质量标准,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总体来看,《新课标》强调课程育人功能,将课程目标界定为核心素养导向,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简化和整合了科学核心概念,调整了课程内容,新增了学业质量,进一步强调了过程性评价等。研读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标》提倡的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贯彻到以后的教学之中,对小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