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习心得
体育组 翟乐天
2022年《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很大程度上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做了很大变化,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起着关键性因素,改革,首先要从教师意识、认知着手,本次培训主要讲授了教学设计的合理制定,以及体育教师如何真正落实改革的实施方案:一是,体育教师要准确理解“教会、勤练、常赛”,看看是否能在体育课堂上进行合理的组织,是否可以通过观摩课堂充分了解体育教师在“教会、勤练、常赛”方面的课堂驾驭能力;二是,是否能够优化体育课堂和不断提升其质量,及时消除过去体育课堂不良的教学现象,如过分追求大密度、练习活动安排不合理、缺乏教学比赛活动安排等;三是需要督导评估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师德风范、教育教学能力等,以及对“全面育人”工作的把握情况。体育教师的能力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对政策的落实,更关系“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的落实情况,因此,体育教师能力水平等往往会作为重要的督导评估指标。
体育课程是有结构的,不应该是零散的,更不应该是脱节的。要体现科学性、合理性、适宜性,还要规定性与选择性并存,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突出的课程,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和集体备课的大方向,大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集体教研的目标,主要从类别、水平、课时、单元来制定学习目标,课时计划则可凸显教师的个性发展与特长展示,根据教师个人的情况进行修改。
新体育课程标准主要针对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这一现象,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激发,运动需求得不到满足等情况在评价方面仅有的定量评价主要集中在体质监测方面体育学业质量其他方面的评价多以定性为主学生在哪个学段学到什么程度下一个学段如何接上上一学段学习基本上处于模糊状态因此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中需要按照体育课程一体化思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课程结构使得体育课程能发挥其全面系统。
不同学段组织形式的变化,实际上是有规律性的,即随着年龄特征和所学内容的变化而改变。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独立性和自觉性也随之发生变化,其对运动项目地喜爱越越来越明确,不同学段需要学习的内容也会发生结构性改变,体育课上的好不好是体育课的质量体现,对学生的影响差异是巨大的。体育课没有上好的话,学生的收获不明显,学生的发展更难以促进,所以,体育课堂质量提升是核心与关键。
体育课堂质量高低的标志是什么?也就是说用什么来衡量其高与低?一是教案等备课环节准备充分,这是上好课的前提,没有好的准备就难以上出好的课,因为体育课不是不要教案,跟着感觉走的课;二是学生开心快乐,能够享受乐趣,体育课需要寓教于乐,学生不开心难以积极参与,就难以见到学习的成效。所以,乐与不乐以及乐的程度直接可以反映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学生积极主动,科学合理参与学、练、赛等各项活动,这样的参与才能够把学生教会。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体育教学质量,而且未来评价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指导纲要提出将体育教师对教会勤练,常赛的理解和把握,灵活驾驭体育课堂的能力改善情况等等,作为督导评价教师的重要方面。
现代体育教师要善于开创思维,学会多学科融合的创新理念,积极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以致用,使得自己的课堂不断充实,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