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体育组张浩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提升学生全面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学生角度出发以生为本,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将课堂结构化、学以致用。
第一、凸显“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第二、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思路,实现每天校内校外各运动一小时的运动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锻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依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
3.良好的锻炼习惯应与态度端正、激发兴趣相结合
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郁,必然提高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出于本能而受益终身。
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需要体育教师不断转变学生对运动习惯的认识,培养运动兴趣,发现学生的身体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根据自身条件设定运动计划,从而才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第三、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体育学习、体育锻炼、运动竞赛和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注重教学方式变革的路径,强调从“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制定过程中,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制定教学目标。以学定教,根据学生具体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给与学生最真实的课堂体验。精讲多练或者先练后讲,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去探究体验正确的技术动作,在小组合作学练中通过积极的示范、评价、帮助,激发练习兴趣与练习强度。鼓励学生在比赛中敢于运用技术动作,达到学以致用和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第五、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评价,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多维、方法多样、主体多元。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不一定要把每一个评价形式都有所展现,根据课堂教学主题的类型。一定要做到评价的及时性、客观性、具体性,通过这次评价会给教学带来哪些帮助,会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哪些促进。
第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提出不同目标促进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增加自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注重课堂生成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每一位参加体育课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练兴趣、提升自信心,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第七、实施教师转换角色与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在自我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改变学生过多的接受学习。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