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改革,新在哪里?
静下心来认真地阅读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育需求从“有学生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我们在研读课标时要关注育人导向的具体落实,关注在教育教学中将教学行为转化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课程目标里增加了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内涵是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他所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在文化自信内容里通过学生感受、关注、参与、继承、弘扬、了解、借鉴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在语言运用内容里让学生在生活中,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语感,让自己的语言变得丰富。在思维能力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与发展,培养学生求真的态度。在审美创造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增加了课程内容这一板块。
在课标里新增加了课程内容这一板块。这一板块在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里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据不同的学段特点,安排了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分别具体阐述了这些主题的内涵,以及他们的载体形式,凸显了育人导向。
四、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在单独设立的课程内容版快第二部分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里,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按照内容整合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第一层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发展性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是扩展性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用六个学习任务群呈现了义务教育段语文学习内容。
五、突破了学业质量。
新的课程标准专门有一个学业质量标准,就是内容标准加上学业要求,再加上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学习之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不是知识点学习之后的成就表现,而是知识的综合运用。不会是基于知识点的考试成绩,而是结合课程内容, 对学业成就的表现的总体刻画。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这只是一个开始,以上也是我一点粗浅的认识,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