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与君话云端 共研“教”与“学”

来源:自创      2022年05月12日 18:48     朱丽丽      打印   [字号: ]    

与君话云端  共研“教”与“学”

--------二年级数学组听“贲友林老师讲座”心得

疫情难阻春风至,线上研修进行时。4月16日晚,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在云端开讲,疫情也难以阻挡老师们求知的步伐。航天四小数学组的老师们满怀期待,认真倾听了贲友林老师《学为中心:素养导向下课堂转型的21年实践》的讲座,让我们跟着老师们一起追光吧!

贲友林老师《学为中心:素养导向下课堂转型的21年实践》专题讲座。

 

 

 

 

 

 

 

 

 

 

 

 

 

 

 

 

朱丽丽

 “微不足道”到“道不足微”。非常有幸,在疫情期间,连续两次听到了贲友林老师的公开课和《学为中心:素养导向下课堂转型的21年实践》讲座。贲老师用21年执着于“学为中心”的研究,以《平面图形面积总复习》一课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上法为例,带领我们重温了他和他的团队的研究历程,让我们明白了“教育无捷径”这个道理。在“看他人的路,让自己走得更好。”中,明白对于教师而言学习与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在课堂转型的过程中,“师”与“生”的概念已发生了改变。人人为师,个个向学,学生因为会学,所以“学会”。学生亦可为师,师生、生生之间彼此互为师生,互教互学。让学生在求真、民主、合作、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中自主建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敢于“与自己同课异构”,让学生有准备得学;让学生在深层互动中学;让学生在研究性练习中学;让学生在自我调节中学。有了这样的学习路径,在课堂中就可以“根据学的路子”来决定“教的路子”即“以学定教”,将学生从“个别想法阶段”“多种想法阶段”引导到“关联想法阶段”和“拓展想法阶段”。最后,评价一节好课,要看学生学得怎样。学得好,学会学,课,才真好!

 

 

 

 

 

 

韩云平

听了贲老师的课,收获颇多,其中最感动我的是他“学为中心”的理念和做法!他说,“学为中心的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不局限于一城一池的得失,更要教师的宏观视野,长程考虑,关注学生主动地学、个性化地学,创造性地学。人人为师,个个向学。”这让我体会到教师首先要有大格局,有更长线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思路不能把自己的教授定格在一节课上,不能就一节课而教一节课,应该考虑到对学生的长线培养。同时,让我对师生的定位和关系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老师不再单纯是老师,学生也不再纯粹是学生,同学不再是纯粹的同学。老师,学生,同学,他们的身份是不停地变换的,也或者说他们都同时具备老师、学生、同学这三种身份。也就是说,老师在某些时候还是学生,学生在某些时候是老师,同学在某些时候是同学的老师,同学在某些时候和同学的学生。这些身份的多重性,其实就体现了“学为中心”、“学生是主体”,也就是贲老师说的,“个个为师,个个向学”。总而言之,贲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也会指导我后续的教学态度和教学实际,感谢贲老师分享给我们这么多真知灼见!

 

 

 

 

 

 

 

刘昕蕾

贲友林老师在《学为中心:素养导向下课堂转型的21年实践》的讲座中,讲述了他研究历程中的一些关键事件,在每一节课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也让学生走进了贲老师的眼中,能够因学生而调整、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开启了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贲老师的课堂中师生互为师生,互教互学,让学生能主动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教学中,通过数学学习4个阶段,即:个人想法阶段、多种想法阶段、关联想法阶段、拓展想法阶段,使学生的思维从平衡——失衡——再平衡,完成知识的构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因此做到“以学定教,依学而教”;“学教相融,学教一体”;“以学评教,以学论教”,让学生学的好,才是真的好!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伴着学生一起前行的过程。在前进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是微不足道,但累计起来就变成了道不足微!就像贲老师说的:“你有梦想,终将伟大!”

 

 

 

 

 

 

 

郑思雨

听了贲友林老师的《学为中心:素养导向下课堂转型的21年实践》线上讲座,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受益匪浅。他的那种对教材的研读,对学情的分析,那种朴素的生长力量打动着我。

贲老师从研究历程、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课堂实施、课堂评价五个方面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生成的资源。而不是老师预设的知识。要以学定教,人人为师,个个向学,让学生有准备的学,在深层互动中学,在“研究性练习”中学,在“自我调节”中学。

“因学生之知,激学生之情,借学生之力,解学生之惑。”我们上课时总是担心课上不完怎么办,他们说的都说不到点上该如何?其实,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应该要相信学生,每一个人对数学题的思考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是学习的主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独特的想法。我们应该大胆放手,适时引导,让学生在分享自己的方法的同时,了解其他同学的方法,开阔自己的思维,课堂才能更加高效。

 

 

 

 

 

 

 

郭红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很有幸学习这次贲有林老师的课,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课堂教学的实施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贲友林老师在这次主题为《学为中心:素养导向下课堂转型的21年实践》的讲座中,向我们讲授了他在课堂研究方面的一些关键事件。以自身经历总结出:“走别人的路,会让别人走的更好。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让自己走的更好。”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贲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每节课过后都够及时反思,不断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如何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如何将课堂变得充满着启发性,正是我们要不断探究的东西。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当作自己的老师,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学习,并且不断的去表扬、鼓励孩子。使学生能够以一颗期待的心去迎接课堂。教师也要不断提升教学策略,要学会设计学习。在日常教学中,要和自己同课异构,反复钻研,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总之,新时代的课堂,将不再是老师一味的教,学生机械式的学习,作为教师要不断开发课堂,生成课堂,创造课堂。

 

学习笔记: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