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根据所学
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乘的混合运算。
2.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3.能解决简单的小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运用学过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小朋友的学习环境是很困难的。为了能更好地帮助这些同学,我们航天四小在去年与困难小朋友的学校结成了友谊校,今年假期的时候我们将组织大家去他们所在的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想通过“手拉手”活动的宣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师:在活动中,淘气遇到了一点问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2.师:认真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列出算式吗?
生1:要给3名学生每人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练习本每本2.8元,铅笔盒每个6.1元。
生2:问题是一共要花多少元?
生3:我列的是分步算式,2.8×3和 6.1×3,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生4:我列的是综合算式,2.8×3+6.1×3。
生5:我的算式是(2.8+6.1)×3。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估算。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元。(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后指名汇报)
生:把2.8看成3,把6.1看成6,3乘3等于9,6乘3等于18,9加上18等于27,所以精确的结果和27差不多。
小结:小数估算的方法与整数估算的方法相似,也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进行计算。
4.计算。
师:这位同学估算的准确吗?与正确结果差多少呢?请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然后小组讨论计算结果。并请同学上台板演算式,并说明算式的含义。
方法一:2.8×3=8.4(元)6.1×3=18.3(元)8.4+18.3=26.7(元)
方法二: 2.8×3+ 6.1×3 方法三:(2.8+ 6.1)×3
=8.4+18.3 =8.9×3
=26.7元 =26.7(元)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其中有一个分步算式和两个综合算式,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1:方法一和方法二的计算顺序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
生2:我觉得方法三简便。
生3:方法三是把2.8和6.1结合一起,得到了8.9。
生4:方法二和方法三比较,我发现上学期我们学的乘法分配律在这道题中用到了。
生5:小数的计算也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运算律。
……
师:讨论完上面三个算式,我们一起看看2.5×2.8×4这个算式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计算后相互谈发现: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使计算更加简便。
小结: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序相同,都是先乘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三种方法的对比过程中,逐步发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先乘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5.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问题二。
师:观察图片中有用信息,小组合作完成本题目并上台汇报。
生1:题目中要求求出一共要花多少元,可以先求出买5本练习本和5本《数学家的故事》,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使用方法:2.8×5+ 7.2×5
生2:可以先求出买1本练习本和1本《数学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每个都要买5本,再乘5。
使用方法:(2.8+ 7.2)×5
引导学生计算发现:运用乘法分配律时,若两数相加得到整数,再算乘法,会使计算简便。
三、强化练习、拓展提高
1.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5+8)×0.4 9×5+9×1.6
4.6×19+5.4×19 5×0.4+8×0.4
9×(5+1.6) (4.6+5.4)×19
3.6×4×2.5 3.6×(4×2.5)
2.如果每人回收1.5千克废纸,我们班共54人回收的废纸可产生多少千克再生纸?(回收1千克废纸,可产生0.8千克再生纸)。
四、挑战自我、当堂测试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3.8×0.4) 7.69×101
0.25×39+0.25 0.125×72
2.这些果汁一共要多少元?
五、知识整理、查漏补缺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板书设计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