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前置性单元导读—第六单元测量
测量过程初探索
二年级数学组 郭红曦
一、单元知识梳理
(一)单元知识学习的前后联系
学生是在学习了物体长短比较,并且对长短有了基本的概念区别来进行本单元的学习,也为了以后学习毫米、分米、千米,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熟练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能体会厘米和米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本单元的教学创设了丰富的现实背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教室有多长”“课桌有多长”“1米有多长”三个生活情景,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数学教学,感受生活和数学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结合现实中的物体理解长度的意义,也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际测量能力。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①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②会用刻度尺测量。
难点:
①将抽象的数与物体的实际长度相结合。
②在估计物品长度时能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
思维导图:

二、典型题目解析
(一)尺子初识
1.认识尺子
思路导航:
天天老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测量长度时,经常用到的工具就是图中的尺子了,那大家赶快观察一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吧!
航航:老师我发现尺子上有一些数,是从0开始的。
思思:除了数还有一些竖着的线。
晓晓:天天老师,我还发现尺子前面有两个字母cm。
天天老师:大家观察的太仔细了,尺子上的数是尺子的刻度,期中0是尺子的0刻度,而竖着的线是刻度线,字母cm是一种长度单位:厘米。那既然大家都认识尺子了,天天老师想问问你们,你知道尺子的哪里表示1厘米吗?
航航:我知道尺子上的一段表示1厘米。
晓晓:准确的说应该是尺子上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一大段是1厘米。
天天老师:同学们都太棒啦!那既然都认识尺子了,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如何使用尺子了。
2.看一看,填一填。
思路导航:
天天老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道题是一个用我们常见的直尺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题目,那么我们该怎么解决这类题目呢?
航航:我首先要知道用尺子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首先用物体的一端对齐尺子的零刻度线,然后看物体的另一端指到尺子的哪个刻度上,指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思思:是的,所以仔细观察两幅图我会发现,铁钉的长度是5厘米,树叶的长度是3厘米。
晓晓:我还可以去数铁钉和树叶的长度里面有几个1厘米,数完之后我发现铁钉的长度里面有5个1厘米,所以铁钉长度是5厘米。树叶的长度里面有3个1厘米,所以长度是3厘米。
天天老师:同学们太棒啦!在解决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会正确的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其次还要知道尺子上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一大格表示的就是1厘米的长度。老师相信大家对尺子的用法会越来越熟练。
3.断尺测量。
图中这张纸条长_____厘米。

思路导航:
天天老师:小马虎不小心把自己的尺子摔断了,但是他又想测量纸条的长度,于是他按照上图的方法进行测量,你知道这张纸条有多长吗?
航航:哈哈,我知道,这张纸条长8厘米。
思思:不对不对,我们在用尺子的时候,物体一端和9刻度线对齐之后,另一端指到几就是几厘米,但是这里不是0开始的。
天天老师:那这张纸条到底有多长呢?
晓晓:纸条一段对齐的是2厘米,另一端对齐的是8厘米,因此这张纸条的长度是8-2=6(厘米)。
天天老师:对的,其实物体的长度就是去看这个物体有几个1厘米,这张纸条有6个1厘米,所以他的长度是6厘米。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如果使用的尺子是不完整的,那么我们可以先找到一个起始刻度,将物体一端和这个刻度对齐,然后用物体另一端所对齐的刻度减去开始的这个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了。
4.测量高度。
思路导航:
天天老师:在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测量物体的高度,那么图中这面小旗子有多高呢?
航航:老师,小旗子的高是从旗子最下面到最上面的长度。
晓晓:所以我们在测量的时候要把尺子竖起来,然后按照图中的方式摆好进行测量。
思思:通过测量,这面小旗子的高度是3厘米。
天天老师:大家不仅要会放平测量物体长度,对于高度也要学会测量哦!
(二)计算
1.计算高度。
思路导航:
天天老师: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学会使用尺子,还要会计算一些组合物体或者图形的高度。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这三幅图,他们的高度分别是多少呢?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航航:首先我要去看这些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小图形组合而来的,然后再去看这些小图形的高是多少,就可以进行计算啦!
思思: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知道每个组合图形的高是从哪里到哪里,而且对于小图形的高是多少也要能够准确找到。
晓晓:是的,我们观察左边的三个小图形能够看到,每个图形旁边做的标注就是他们的高,所以第一个组合图形的高是:7+7+3=17(厘米)。
航航:我来计算剩下的,第二个组合图形的高是:7+5+3=15(厘米)。第三个组合图形的高是:5+3+3=11(厘米)。
天天老师:哇!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这类题目就是一定要看清楚是哪些小图形组合而来的,在计算的时候才不容易出错。
(三)米和厘米
1.认识厘米和米。
思路导航:
天天老师: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但是还有没有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呢?
航航:我知道还有米。
天天老师:非常棒!米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那小朋友们,你知道1米有多长吗?试着找一找,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思思:我们家卧室门的宽度差不多是1米。
晓晓:我现在的身高是1米多。
天天老师:小朋友们,那结合咱们现在学习的米和厘米,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用厘米,什么时候用米吗?
航航:我觉得在测量如铅笔、橡皮的时候用厘米,而测量跳绳、黑板的长度时用米!
天天老师:哇~航航说的简直太正确了,在生活中我们测量较短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而较长物体时用米做单位 。
2.估一估。
思路导航:
天天老师:小朋友们,咱们在生活中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因此有时候需要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我们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那么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航航:我觉得要先知道1厘米和1米分别有多长,然后根据1厘米和1米的长度在进行估计和选取合适的单位。
思思:1厘米和手指指甲盖的宽度差不多,1米比我的身高矮一些,所以1厘米比1米短的多。因此我们在估计短一些的物体长度时选择厘米作为单位,长一些的物体时选择米作为单位。
晓晓:他们两个说的太有道理了,我也觉得是这个样子,所以铅笔盒宽8厘米,课桌高70厘米,旗杆高15米,丽丽身高1米。
天天老师:呀!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但是我们在选取长度单位的时候不仅要根据物体的长短,还要结合前面的数,像桌子的高度,虽然桌子确实比较高,但是题目给出的数是70,而桌子是没有我们身高高的,所以课桌应该是70厘米。
天天老师:在选择长度单位的时候大家很容易就掉进像课桌高度这类题目的“陷阱”中去了,因此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了哦!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