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趣味体能“课课练”四大招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全面的发展体能素养,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校体育再次推广体能“课课练”,以提高学生的体能素养,走进我们的体育课堂。一般情况下,体育课堂体能“课课练”容易枯燥单一,造成学生不喜欢练习,本文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创新趣味体能“课课练”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体能“课课练”的由来......
20世纪80年代《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最早出现了“课课练”一词。“课课练”是指体育教师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在课的主教材完成后,进行的有针对性、补充性内容,是以发展体能为主要目的,以简单易行,形式多样,时间短,效率高为特点的身体练习形式。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很少有老师坚持“课课练”,即使有也形式重复单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在几十年的演变过程中由兴到衰,近年来学生体质严重下降,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11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全面的发展体能”,学校再次推广“课课练”,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此“课课练”被重新提出,走进我们的体育课堂。
中国体育教育大咖眼中的体能“课课练”
毛振明教授认为:“课课练”应当是在每节体育课中,学生都要进行一定时间和强度的身体素质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这些练习
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武继国、马晓凤认为:“课课练”是对主教材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而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的一种手段。从以上观点来看,“课课练”是在体育课堂中进行的一种身体素质的练习形式,课堂中体育教师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实际水平,结合主教材合理有序地安排一些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进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基层一线教师对“课课练”的认识
基层体育教育工作者用实践证明:“课课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专家指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中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还会遇到更多的青少年发展问题,我们的“中国梦”更需要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的一代青少年来实现。因此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增加“课课练”这一时段,并且需要创新“课课练”的教学模式。
那啥样的体能“课课练”是孩子们喜欢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把枯燥的“课课练”设计成趣味的、学生喜欢的运动,愿意参与的,主动参与的,参与是享受乐趣的,能提高体能素养的。
一、比赛式,你超我赶促竞争

体育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获得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于此,要在正常教学基础上获得更高的体能素养,我们的体能“课课练”设计非常重要。比如青蛙跳,让孩子自己去练习,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在疲累中学生不容易完成,那么我们要分成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动作标准,最先到达终点,哪个小组就获胜,一个简单的比赛会促使孩子去坚持,去努力,去为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团队获得荣誉。利用比赛去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竞争力,使他们获得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在促进体能素养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荣誉感。
二、游戏式,提高趣味性
以生为本,在游戏教学设计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设计游戏规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成为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拓展思维、发展体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样也是游戏活动的主人,教师要从全新的角度把握游戏的方向和安全意识,而对游戏的细节不做过多的要求与限制,要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样
才能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让学生感受到更多自由的气息,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而且会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让课堂成为展现学生个性的舞台,实现学生创造性地玩与学。让学生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更有利于学生对体能的发展。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设计安排游戏活动,提高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的投入到锻炼中去,兴趣盎然。
三、团队合作式,携手共进提能力促发展
只要赋予学生自由和责任,他们就能成为合作的学习者、有能力的决策者和负责任的领导者。实践证明,学生能学,学生也能教,体育教学中好多活动都是团队合作的活动,我们要把规则和方法制定好之后,还要赋予孩子们一些自由空间和责任担当,让他们自主的去讨论、去合作、去尝试。小团队的相互合作会让孩子们乐此不疲。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办法?他们是游戏的实践者,他们有失败的经历、但他们更有成功的经验,兵教兵,兵带兵,促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的合作、发展。
四、挑战式,坚韧不拔方显意志品质
比如在一个平板支撑的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去练习或者集体练习尤为枯燥、乏味,还特别累,孩子们就会觉得没劲,利用挑战的方式去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竞争力,使他们获得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在促进体能素养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荣誉感,真正体现学科素养,促使他们心理、生理得以和谐发展。
牢记使命,方得初心,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贯彻体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体能“课课练”的组织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把握好“教会、勤练、常赛”的宗旨和方法,正确指导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健体、育人目标的达成。为早日实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砥砺前行。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